大家好,我是張鵬霞,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特別的書《巨流河》。這是一本帶給我許多濃烈情感的書,在讀的過程中,有數(shù)不清次數(shù)的哽咽,甚至淚如雨下。本書是齊邦媛女士以逾八十高齡歷時四年寫作完成的回憶錄,其以縝密通透的筆力,從大陸巨流河寫到臺灣啞口海,以一個奇女子的際遇見證了縱貫百年、橫跨兩岸的大時代變遷。
巨流河是清代對遼河的稱呼。齊邦媛的父親齊世英——民國初年的留德熱血青年,九一八事變前的東北維新派,他畢生的憾恨圍繞著巨流河功敗垂成的一戰(zhàn),渡不過的巨流河像現(xiàn)實中的嚴寒,外交和革新思想皆困凍于此,從此開始了東北終至波及整個中國的近代苦難。作者的一生,正是整個二十世紀顛沛流離的縮影,其敘述深情至性、字字珠璣。
書中寥寥數(shù)語就是一段跌宕起伏、驚心動魄的人生歷程,有時幾句話即講完一個人的一生。最讓人驚嘆的是少年時代種種畫面和感受,在跨越幾十年以后竟然依舊清晰,一章一章讀下去,就好像看著作者重新活了一遍。
齊邦媛出生于1924年東北的鐵嶺,六歲離開家鄉(xiāng),一路跟隨父親輾轉(zhuǎn)流亡,童年和青春里戰(zhàn)火綿延,但從未停止過求學(xué)。從南開中學(xué)到武漢大學(xué),她擁有了一生中最珍貴的教育,而那段與飛虎隊員張大飛的感情,雖充滿了克制,卻最令人蕩氣回腸。這里重點分享幾個最令我感動的片段。
南開中學(xué)由著名的張伯苓校長創(chuàng)立,出生于清末的他深知救亡圖存中教育的重要。書中寫道:“我們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高大壯碩的他挺胸闊步地在校園中行走。‘中國不亡,有我!’這句話他足足說了半個世紀?!?/span>
在武漢大學(xué)的求學(xué)生涯中,齊邦媛更是有幸?guī)煆闹旃鉂搶W(xué)習(xí)外國文學(xué),從濟慈的《秋頌》到雪萊的《西風(fēng)頌》,奠定了其一生受用不盡的文學(xué)修養(yǎng)。在那個看不見前方的年代,詩詞給人心極大的慰藉和力量。當(dāng)她八十多歲時,依然能回憶起當(dāng)年老師讀到動人之處的哽咽,摘下眼鏡,任眼淚流滿雙頰。
書的后半部,齊邦媛一家來到臺灣,她用盡畢生的力量去傳播推動自己熱愛的教育文化事業(yè)。三十多年后,到了朱光潛的年紀,站在臺北大學(xué)的講臺上,面對臺下如自己當(dāng)年的年輕人,她用盡一生最大的聲音高聲朗誦當(dāng)年老師讀過的雪萊的《西風(fēng)頌》。
寫完這本書時,齊邦媛已經(jīng)85歲高齡,她一一告別了自己的父母、同窗,告別了那個充滿苦難但又無處痛哭的年代。終于在垂垂老矣之時,回到家鄉(xiāng)巨流河,暮年回首望北兮,歸故鄉(xiāng)。
書的末尾,家鄉(xiāng)的巨流河,由渤海流入黃海、太平洋,最終到達臺灣,匯入最南端的埡口海,一切歸于最終的平靜。至此,全書戛然而止。